彩61-彩61
彩612023-10-29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四川:职业教育让“职业农民”涌现 培养更多“田园明星”******

  中新网眉山12月21日电 (王利文 岳依桐)冬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金光村一片“稻虾共生”基地内,34岁的养殖户万刚正与几名工人蓄水平田,为来年好收成做准备。他毕业于一所高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2016年回乡探索“稻虾共生”模式。目前,他承包的土地平均每亩年产小龙虾300斤、水稻1200斤。

新型“职业农民”万刚回乡探索“稻虾共生”模式。 受访者万刚供图新型“职业农民”万刚回乡探索“稻虾共生”模式。 受访者万刚供图

  在“天府之国”四川,像万刚这样带着技术和情怀俯身于田间地头的新型职业农民正逐年增多,他们将专业技能巧妙融合于脚下的土地,用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兴起,只是四川发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工作成效的缩影,经人才和科技的“加码”,巴蜀大地沃野千里,生机勃勃。

  “这些人才大多来自乡镇,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们懂农、知农、爱农,到三农一线能沉得下去、留得下来,所学知识和技能也非常实用。”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代贤军表示,作为四川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试点3所高校之一,学院近年来开展了田园明星、农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等相关培训,参与者2万余人次。

  随着农业发展潜力不断凸显,选择农业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为让学生更“接地气”,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结合,学习任务与田间生产任务直接挂钩,课堂和田间教学时间达到1比1。该校农业教研室主任魏文武举例道,“认识病虫害的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到田间地头找虫捉虫,通过实操识别分析病虫害。”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开展教学实践。 陈航 摄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开展教学实践。 陈航 摄

  在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上亲自培育出羊肚菌后,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系学生王杰平迸发了灵感:能否将该技术运用到自家葡萄地里?“可以利用每年10月葡萄园清园后土地的空置期来种植羊肚菌,帮助家里增产增收。”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土地有感情,每天与泥土打交道也让他感到“踏实”,“未来我想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3100亩的高标准农田在四川省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为四川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其背后离不开专业人才和创新技术的“加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参与研发的多项技术也在这片农田得以运用。

  据介绍,该校研究集成推广的机直播稻“齐芽全苗”技术、化肥减量技术、农药减量技术等30余项技术在眉山多个乡镇“开花结果”,累计节省成本7538.63万元(人民币,下同)、累计增收节支20531.46万元。

  在代贤军看来,职业教育不仅是科技和人才重要的供给者、服务者、支撑者,其在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等环节发挥着独特的纽带作用,架起了基础科研到现实生产之间的桥梁。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开展教学实践。 陈航 摄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开展教学实践。 陈航 摄

  四川这个西部大省正以种业振兴为重点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以园区为载体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利用科技和人才这两把关键“钥匙”,助推农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农民早已不等于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一份不用背井离乡也能实现价值、创造价值的体面职业。”站在400亩的水田中,万刚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他手指前方,“以往3名工人3小时才能完成的投食工作,无人机半小时就能解决。我准备用5年时间将目前400余亩的生产面积扩大到2000亩,为家乡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完)

彩61

“通”字当选为香港2022年度汉字******

  中新社香港12月30日电 (记者 刘大炜)香港政团民主建港协进联盟(民建联)30日公布“香港年度汉字评选2022”结果,“通”字当选为香港2022年度汉字。

图为香港年度汉字“通”。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图为香港年度汉字“通”。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香港年度汉字评选2022”投票于11月19日至12月22日期间举行,共吸引2749人参加。在“团”“民”“青”“守”“创”“庆”“援”“新”“疫”“通”10个候选汉字中,“通”字以749票当选。

图为香港年度汉字“通”。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图为香港年度汉字“通”。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活动主办方对“通”字的解释为“无阻碍、可以穿行的”,代表的社会事件为“自新冠疫情以来香港与内地人员往来、商务活动大受影响,市民期盼尽快‘通关’”。该汉字也是2021年评选时得票第二高的汉字。

图为香港年度汉字“通”、排名第二位的“疫”及第三位的“新”。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图为香港年度汉字“通”、排名第二位的“疫”及第三位的“新”。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民建联创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表示,疫情下特区政府一直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与内地“通关”,行政长官李家超述职后也为市民带来“‘通关’可以实现”的好消息,“通”字当选为今年的年度汉字众望所归。此外,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市民也期盼在疫情之后香港可以恢复与内地、与海外畅通无阻的交往联系。

图为民建联创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写下香港年度汉字“通”。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图为民建联创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写下香港年度汉字“通”。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此外,“疫”和“新”分别为第二和第三多人投票的年度汉字。分别反映当下疫情以及社会各界期盼新一届特区政府团队带领香港开创良政善治新局面、实现新飞跃。

  民建联宣传及公关委员会主席刘国勋表示,此三个字既是香港市民对2022年的总结,也是对2023年的期望,盼望在新的一年实现“通关”、疫情过去、特区政府为香港带来新气象。

图为民建联创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左)、立法会议员刘国勋与香港年度汉字合影。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图为民建联创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左)、立法会议员刘国勋与香港年度汉字合影。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香港年度汉字评选”活动由民建联自2013年开始举办,旨在通过活动让市民观察和反思社会现况,同时借此弘扬中国文化,宣扬汉语内涵丰富、言简意赅及高度浓缩的特性。(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彩61地图